Search

用文化觀光3策略續溫國旅(盧俊偉) - 台灣蘋果日報

liloeconomie.blogspot.com

盧俊偉/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自行政院宣示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以來,迄今已逾1年半。如何活化發展地方經濟,一直是地方創生政策的核心重點之一。不可諱言,對於需要政策介入來創生的地方,幾乎都是因為面臨原有產業發展式微,導致人口出走謀生,並進一步弱化地方整體發展的機能條件(包括生活、教育、服務業等各面向),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要為地方重新創造生機,不太可能僅靠重啟既有產業運作就能辦到,畢竟產業時空環境和競爭條件都已大不相同,因此必須想辦法發展新的業態,或者以新的商業模式來為既有產業重新注入活力;發展觀光、為地方創造商機收入,是其中的一項策略選擇。

但是發展觀光、吸引旅客到訪,最重要的是當地的特色要營造出來。國發會龔主委在近期一場有關地方創生的演講中提到:「過去思維常著重於快速增加觀光人數,但他更期待透過年輕人的創新觀點,從人文角度為地方找出新價值……。」

那麼,如何從人文角度找出或營造在地特色呢?可以從三個策略途徑來思考:

第一種策略是,透過創意設計賦予在地既有資產(包括傳統產業、民俗、信仰、地景、建築等無形和有形資產)新的特色。例如,像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過去所做的「點亮台南風神廟」計畫,以企業所擅長的光源設計能力,結合地方的廟宇和信仰文化,打造出台灣首座的「光之廟宇」。

規劃在地永續商業模式

第二種策略是,除了強化在地既有資產的特色之外,也可以透過盤點挖掘在地其他面向的脈絡故事,找出不為人所熟知的地方特色,吸引舊訪客重遊,體驗欣賞當地新的文化特色。例如,桃園大溪過去以老街、木工藝知名,後來大溪木藝博物館以當地民眾於農曆6月24日關聖帝君誕辰日,舉辦北台灣最大的關聖帝君遶境的廟會文化傳統,加入藝術設計元素,打造了「大溪大禧」的新在地文化特色。

第三種策略則是為地方創造新的文化特色。例如,透過藝術設計來重新賦予舊空間地景的新面貌,如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祭,以及受其啟發而進行的基隆正濱漁港的懷舊碼頭色彩計畫等。又例如透過影視音等文化內容來創造在地新的文化特色,如韓國擅長透過影視作品來創造在地新的特色、帶動地方的影視觀光熱潮,或者如台灣許多縣市於特定季節舉辦的音樂祭活動,也是此種策略。

不過,無論是上述哪一種策略途徑,都必須留意與在地居民及產業社群的溝通,並找出彼此共好的互動模式,以及從地方環境承載力思考出對地方發展最好的永續觀光模式,否則走向短期大量引入觀光客、快速消費的「速食式觀光」,非但不利地方發展,甚至「旅遊過熱」現象也可能為當地環境和居民生活帶來麻煩。

從在地供給者的角度創造出文化特色之後,接下來還必須考量到需求者的觀光旅遊動機和需要;也就是從文化特色要走向觀光化、轉換為旅遊產品的時候,仍然必須思考規劃出一套可行及兼顧在地永續的商業模式,而這往往是在地文化特色營造者所不擅長或者容易忽略的地方,經常也是過去地方發展文化觀光不容易成功的關鍵因素。

轉譯為地方創生帶活水

因此,在地方文化特色(文本)轉化為觀光所需要的內容(劇本)時,地方團隊就格外需要外部具有文化觀光轉譯能力並了解旅客需求的旅遊業者的協力幫忙。對此,在政府政策設計上,除了將目光聚焦於在地的文化特色營造之外,也需關注此一層面,適時媒合並投注資源,以支持具在地特色的文化觀光產品的開發及推廣,為地方創生帶入活水。

Let's block ads! (Why?)




September 20, 2020 at 03:07AM
https://ift.tt/35PBsmP

用文化觀光3策略續溫國旅(盧俊偉) - 台灣蘋果日報

https://ift.tt/3fGVH89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用文化觀光3策略續溫國旅(盧俊偉) - 台灣蘋果日報"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