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萬聖節迷思:被操弄的文化消費 - UDN 聯合新聞網

liloeconomie.blogspot.com

這幾天路上都是安親幼兒園萬聖節活動。

日前台南市一所幼兒園,公告學校今年活動不會過萬聖節,學校臉書的留言一片叫好和讚聲,家長分享與認同原因,多為萬聖節打扮不但累死家長,甚至變成家長間競賽。

過萬聖節好不好玩?好玩。裝扮、吃糖,再配上商人千奇百怪的銷售、餐飲、娛樂活動,讓許多連話都說不精準的小小孩,學「不給錢就搗蛋」之英文;而對家長來說,被幼兒園「安排」的萬聖節行政工作給制約,於是流行搞怪的衣著行頭,變成公式。

就像台南此幼兒園的反思來看,幼兒學校作為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的場域,平時就少過自我的清明或中元節日,為何一定要強加我們小孩「假洋人」變鬼一周,裝扮出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何要裝扮的活動呢?

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好批判,這不就是流行的一種表徵嗎?就像不懂耶穌與聖母背後故事的耶誕節,大家不都過得好不快樂!概括來說,流行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運作方式,多由各團體成員之間企圖藉由模仿「服裝符碼」的行為方式,來變成這個模仿階層之生活方式;而萬聖節就是在台灣長期只有追求西方化,忽略自我節日,且歷史課綱錯斷修改下「濃縮」而成的文化共業。

雙語幼兒園,甚或全美語幼兒園,成為象徵幼小學子跨出人生成功的第一步時,幼兒園小孩已經學到混雜、偏向的「文化經驗」。西方老師,甚或有樣學樣的台灣老師,一再複製萬聖節是必要活動的思維,他校有萬聖節,我校當然也要辦,於是更多的幼兒園藉由模仿「象徵美語、西方化」的流行標示,經過多年的複製學習,萬聖節變成既存幼教的社會循環。更別提少子化下,各個是寶的幼兒經濟學,商人無孔不入的跟隨這樣的消費流行,讓這段期間的種種活動,都在泛萬聖節的洗腦資訊中。

當萬聖節作為文化消費的一種操弄模式,我們該想想,更多與我們長遠生活在一起的節日,從前面說到的清明或中元,端午及中秋節,到最重要的農曆新年,我們小小朋友與學校課綱,能否相同的「換位認同」,至少一視同仁的把各類的文化節日內化為小孩的日常認知。

商人大多只想以消費賺錢拿節日做幌子,但教育與文化節日,是動態的生活過程,欣慰今年有學校與家長反思萬聖節的迷失定位。搗蛋有理;但小孩遊玩節日的快樂,無價。

Let's block ads! (Why?)




October 31, 2020 at 02:32AM
https://ift.tt/3oH6Smy

萬聖節迷思:被操弄的文化消費 - UDN 聯合新聞網

https://ift.tt/3fGVH89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萬聖節迷思:被操弄的文化消費 - UDN 聯合新聞網"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